您現在所在位置: 首頁» 公司新聞
1、 影響彩色複制質量的主要因素
在印刷機上複制文本時,影響複制圖像顔色的因素很多,如網點擴大、印刷色序和套印、油墨色調和場密度、油墨溫度和粘度、供水(膠印)、紙張性質、印版深度、印刷壓力等。
在印刷過程中,總會有網點擴大,但當網點擴大超過一定範圍時,會出現很多質量問題。這種網點放大會降低圖像的對比度,使整個圖像變暗,粘貼黑點,使複印色調變化迅速。當隻放大其中一個點時,複制圖像将産生部分顔色。例如,紅色圓點的覆蓋率将在中間色調中擴大,50%的圓點将變成55%。印刷圖像的顔色變紅,肉色變紅,中性色變淡紅色,綠色變髒。印刷壓力和油墨密度影響網點擴大。印刷壓力的微小變化會使整個印刷圖像發生顯著變化。當油墨密度增加時,網點增益增大,這對圖像的色調有很大影響。
在彩像印刷中,油墨是單色單色套印。套印不好會産生色差、混色和層次混亂。套印的色彩效果受色序排列的影響很大。對于多色印刷機來說,每種顔色油墨的印刷間隔較短,後印油墨被套印在預印油墨的表面,屬于“濕覆膜”的印刷狀态。在覆膜印刷中,印刷在紙張表面的油墨比印刷在濕墨層上的油墨具有優勢。兩種顔色的油墨隻要颠倒顔色順序,疊加的顔***相、明度和飽和度就可能不同。例如,青色和洋紅色油墨套印,先印青色再洋紅色,疊印顔色是青色;先印洋紅色再印青色,套印顔色是紅色。為了獲得良好的套印效果,應合理安排油墨粘度後的色序。
印刷生産中使用的油墨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差,造成印刷圖像的色差。彩色印刷應盡量使用色差較小的油墨。印刷圖像表面油墨的密度決定了灰度和色調的再現範圍。場密度越高,色調再現範圍越廣。場密度小,使圖像色彩飽和度降低,套印色彩變弱。
在印刷圖像再現中,油墨粘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。一般來說,液态油墨用于凹版印刷。在輸墨裝置中,沒有均勻的油墨和油墨竄槽機構。油墨粘度通過向墨水罐中添加适量溶劑來控制。膠印和壓花一般采用粘性油墨,粘度高。為了使油墨從闆材均勻地轉移到紙表面,膠印機具有均勻的油墨和油墨竄槽裝置。油墨在這些裝置的輥之間轉移,甚至在擠壓、剪切和分離過程中。為了克服油墨的内耗,滾筒工作,使墨輥表面溫度升高。在傳遞和均勻的過程中,它被擠壓、剪切和分離。滾筒工作是為了克服油墨的内耗,使墨輥表面溫度升高,油墨的粘度降低。當油墨變薄時,滾筒表面的油墨負荷減小,油墨轉移到紙張表面的量減小,從而改變印刷圖像的順序和色調,破壞印刷圖像的一緻性。研究表明,油墨輥的溫度變化導緻了印刷圖像60%的色差。
膠印中的油墨平衡直接影響圖像的再現質量。少量的水會使印版變髒和糊狀,水會乳化油墨,降低印刷圖像的色彩飽和度。
2、 印刷圖像的顔色檢測
彩色印刷圖像的顔色由黃色、洋紅和青色油墨組成,顔色比例不同。一般來說,測量打印圖像的顔色時,它不是屏幕上的顔色,而是與打印圖像同時打印的質量控制條。控制條通常放置在打印頁的尾端。通過測量控制條對應的色塊,可以獲得各原色油墨的場密度、套印率、網點放大、網點密度、中性灰度還原、對比度等參數等印刷質量信息,從而判斷圖像水平和色調再現。
印刷圖像的顔色測量有三種方法:密度計、色度計和分光光度計。
密度計是彩色分離、制版、印刷等領域的主要儀器。這種測量方法一直是印刷行業常用的客觀質量評價方法。在測量色面時,密度計隻能獲得印刷中某一原色油墨的相對數量,不能指示要測量的顔色的色調。密度計的測量值與各種表面顔色系統無關,因此不能用顔色語言來描述。在色彩測量和評價中,密度計有一定的局限性,它不是一種标準的色彩測量儀器。
色度計通過直接測量顔色表面,得到與三個刺激值x、y和Z成正比的視覺響應。通過轉換可以得到被測顔色的X、y、Z值,這些值也可以轉換為其他統一顔色空間的顔色參數。色度計是一種特殊的密度計,具有三個寬帶濾波器。由于儀器的裝置和原理存在誤差,使得色彩測量值的***精度不高。但由于其價格低廉,仍然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測色儀器。
分光光度計用于測量顔色表面對可見光譜中不同波長光的反射。用可見光在一定的步距(5nm、10nm、20nm)照射彩色表面,逐點測量反射率。通過跟蹤每個波長的反射率與波長的關系,可以得到彩色表面的分光光度曲線。每個分光光度計曲線***地代表一種顔色。測量值也可以轉換為其他表面顔色系統值。分光光度計是一種靈活、理想的顔色測量儀器。目前,國外一些印刷機采用分光光度計進行色彩質量檢測。
3、 印刷色彩質量的控制方法
在印刷生産中,紙張、油墨和印版的圖像質量受到制約。當這些因素确定後,在印刷機上進行圖像複制時,如何控制印刷圖像的色彩質量?
根據印刷圖像複制質量要求、紙張厚度、印版等條件,調整印刷壓力,使圖像網點得到***的再現效果。
根據打樣紙和設定的印刷條件調整印刷機,使印刷圖像效果與印刷紙張一緻。
4、 印刷過程中色彩再現質量的控制
在印刷過程中,影響印刷圖像質量的因素很多。為了彌補這些變量的不利影響,德國、海德堡、羅蘭、日本三菱等先進印刷機生産的印刷機主要調整三個參數:着墨裝置溫度、供墨量和供水量。
有些印刷機配有或選配着墨裝置溫度控制裝置。在油墨轉移過程中,移墨輥旋轉移動,其溫度升高幅度***。當溫度得到控制時,向移墨輥軸芯内注入冷卻水降低溫度,使墨輥表面溫度保持穩定,從而保證穩定的供墨。除墨槽滾筒外,有些印刷機還通過冷卻水進入墨桶滾筒冷卻。
印刷圖像表面油墨的密度直接影響到色彩再現的質量,而油墨的密度則受供墨量(印刷圖像表面油墨層厚度)的影響。随着墨層厚度的增加,場密度也随之增大。當達到某一點後,場密度不會随着墨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。根據印刷圖像表面控制條的質量信息,可以調整供墨量(墨層厚度)。
目前,印刷機墨量的自動調節主要包括兩部分,即墨桶滾筒的整體出墨量和墨輥各局部區域的墨量調節。整體墨量調節确保了印刷圖像的整體畫面水平和色調的正确再現。由于印刷圖像在整頁上的分布不同,各區域對油墨的需求也不同。因此,将墨桶滾輪沿墨輥的軸線方向分成幾個小墨區,不同墨區輸送的墨量不同,從而滿足不同墨量的圖像局部區域相同的需求。
膠印版水必須控制。加水量應根據印刷機的印刷速度和供墨量的不同而變化,以保證水和墨的平衡,使印刷圖像不花哨,色飽和度好,無糊狀。水量調整時,通過改變鬥輥轉速來實現。
下一篇:彩色印刷套印精度的解決方案